一、实验室简介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的东莞市,毗邻中国散裂中子源,2017年12月22日启动建设,于2018年4月完成注册。布局有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板块、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将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实验室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广东省科技厅为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共建单位,总体规划1200亩,首期计划投资经费超过50亿元,安排50000平方米过渡期科研场地,目标定位为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粤港澳科研中心。
实验室现有职工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31人,获得各类人才称号210人次。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值此实验室高速发展之际,我们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谋发展,共筑辉煌。
二、中科院物理所-材料实验室联合培养
我们的博士后从中科院物理所入站,加入我们,你就是由物理所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同培养的博士后!
截止2018年末,物理所从业人员731人,其中包含科研人员407人,技术支撑人员150人,管理人员60人,其他人员114人,先后有70多位院士专家在此工作。目前在职的171名博士生导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9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
截止2020年8月底,实验室共承担国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在《Nature》等一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70余篇,提交专利申请199件,已受理97件,已授权9件。目前,实验室在站博士后共56人,获得博新计划者2人,特别资助者3人,面上资助者4人,获得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者10人,在《Nature》、《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的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三、岗位描述及应聘条件
岗位详情及团队邮箱见链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_岗位博士后招收方向统计(点击链接查看附件)
| 
				 序号  | 
			
				 团队/平台/前沿的名称  | 
			
				 研究方向  | 
			
				 人数  | 
			
				 职业要求的专业和背景  | 
			
				 候选人基本条件  | 
		
| 
				 1  | 
			
				 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平台  | 
			
				 材料计算与模拟  | 
			
				 2  | 
			
				 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有深厚的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基础。  | 
			
				 
					1、国内外知名高校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2  | 
			
				 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平台  | 
			
				 科学计算软件开发  | 
			
				 2  | 
			
				 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有深厚的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基础。  | 
			
				 
					1、国内外高校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3  | 
			
				 材料制备与表征子平台  | 
			
				 磁性薄膜人工自旋结构的调控  | 
			
				 2  | 
			
				 材料或物理类专业,具有电子显微学研究背景。  | 
			
				 
					1、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4  | 
			
				 
					材料制备与表征平台  | 
			
				 光谱测量  | 
			
				 1  | 
			
				 
					1、参与光谱项目相关科研任务,促进科研任务产出;  | 
			
				 
					1、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实验室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凝聚态物理、光学、材料物理等物理学相关专业,具有超快光谱学研究背景以及光学仪器搭建经验者优先考虑;  | 
		
| 
				 5  | 
			
				 材料制备与表征子平台  | 
			
				 自旋电子学材料和器件  | 
			
				 1  | 
			
				 
					1、全职进行科研工作,可独立完成自旋电子学相关课题研究,进行项目攻关和平台建设;  | 
			
				 
					1、国内外知名高校凝聚态物理实验、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6  | 
			
				 材料制备与表征子平台  | 
			
				 磁性材料制备  | 
			
				 2  | 
			
				 
					1、全职进行科研工作,进行项目攻关和平台建设;  | 
			
				 
					1、国内外知名高校凝聚态物理实验、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7  | 
			
				 中子科学平台  | 
			
				 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  | 
			
				 2  | 
			
				 材料/物理/化学类专业,具有中子/X-射线衍射经验,或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经验者优先。研究对象包括非晶与高熵合金,纳米金属,形状记忆合金,先进钢铁和高温合金等结构材料;利用中子与同步辐射散射等先进表征工具,结合计算机模拟,对材料结构与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8  | 
			
				 中子科学平台  | 
			
				 强关联物理与量子磁性材料  | 
			
				 2  |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稀土氧化物,通过不同方法生长获得单晶/多晶样品,利用X射线,比热,输运,磁化等手段对结构和基本物性进行表征,发现新奇物相,进一步利用国内外大型实验室的中子、同步辐射光源、缪子和强磁场等手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申请者另外有1/3的时间用于实验室建设和参与组织平台各类学术活动,以及自身感兴趣的其他研究。  | 
			
				 
					1、应具有实验凝聚态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方面的博士学位;  | 
		
| 
				 9  | 
			
				 中子科学平台  | 
			
				 高分子溶液流变和表征  | 
			
				 1  | 
			
				 材料/物化/化工类专业,具有高分子物理和材料研究背景。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10  | 
			
				 中子科学平台  | 
			
				 生物大分子组装  | 
			
				 2  | 
			
				 生物物理/生化/物化类专业,具有生物大分子研究背景。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11  | 
			
				 中子科学平台  | 
			
				 光子学材料和器件  | 
			
				 1  | 
			
				 光学物理、材料科学等专业,熟悉光子学器件设计、微纳米加工工艺、闪烁体材料与器件相关研究课题的有经验者优先。  | 
			
				 
					1、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12  | 
			
				 高熵合金材料及应用团队  | 
			
				 高熵合金  | 
			
				 1  | 
			
				 
					从事高熵合金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研究工作;  | 
			
				 
					1、国内外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原则上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并有材料合成、结构分析或凝聚态物理相关理论计算等研究背景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同步辐射x射线、中子衍射或电镜等经验并有较好论文发表记录者优先考虑;  | 
		
| 
				 13  | 
			
				 微加工与器件平台  | 
			
				 MEMS器件设计与加工(主要包括Si基MEMS器件与压电MEMS器件等)  | 
			
				 1  | 
			
				 微电子,半导体等专业,具有半导体器件微纳加工研究背景,熟悉Si基MEMS,压电MEMS设计以及器件加工工艺。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包括获得博士学位的往届毕业生,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14  | 
			
				 微加工与器件平台  | 
			
				 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开发  | 
			
				 1  | 
			
				 微电子,半导体等专业,具有半导体器件微纳加工研究背景,熟悉GaN及SiC基等光电子、电力电子、射频器件设计以及器件加工工艺。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包括获得博士学位的往届毕业生,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15  | 
			
				 微加工与器件平台  | 
			
				 新型器件工艺研发  | 
			
				 2  | 
			
				 微电子,半导体等专业,具有半导体器件微纳加工研究背景,熟悉Si基、GaAs基、GaN基、SiC或其他新型器件设计以及器件加工工艺。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包括获得博士学位的往届毕业生,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16  | 
			
				 第三代半导体团队  | 
			
				 紫外LED外延生长与器件制作  | 
			
				 2  | 
			
				 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物理电子、微电子与固体电子等相关专业。  | 
			
				 
					1、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研究院所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17  | 
			
				 多孔陶瓷团队  | 
			
				 多孔陶瓷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燃烧技术的应用开发  | 
			
				 1  | 
			
				 
 
					1、全职进行科研工作,与团队合作进行项目攻关和实验室建设;  | 
			
				 
					1、国内外正规院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博士毕业,35岁以下,毕业3年之内;  | 
		
| 
				 18  | 
			
				 多孔陶瓷团队  | 
			
				 金属基陶瓷材料  | 
			
				 1  | 
			
				 
 
					1、全职进行科研工作,与团队合作进行项目攻关和实验室建设;  | 
			
				 
					1、国内外正规院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博士毕业,35岁以下,毕业3年之内;  | 
		
| 
				 19  | 
			
				 二维材料团队  | 
			
				 二维材料  | 
			
				 2  | 
			
				 
					1、负责MoS2等二维材料的生长;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物理、电子、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20  | 
			
				 二维超晶格模拟与计算团队  | 
			
				 二维纳米材料的计算物理研究与新材料设计  | 
			
				 1  | 
			
				 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有扎实的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基础。  | 
			
				 
					1、国内外知名高校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21  | 
			
				 仿生医用材料  | 
			
				 纳米杂化材料及仿生材料研究  | 
			
				 1  | 
			
				 材料、化学专业,具有材料制备研究背景,熟悉有机化学合成、纳米材料的电镜表征、结构解析及微纳加工技术。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22  | 
			
				 仿生医用材料  | 
			
				 纳米材料与细胞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 
			
				 1  | 
			
				 材料学、生物医用工程专业,具有生物材料或细胞学研究背景,熟悉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动物实验等技术。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23  | 
			
				 非晶材料团队  | 
			
				 非晶合金材料制备、表征与加工  | 
			
				 4  | 
			
				 
					1、全职开展科研工作,与团队合作进行项目攻关和申请,可独立完成子课题研究;  | 
			
				 
					1、材料、物理、机械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  | 
		
| 
				 24  | 
			
				 光功能透明陶瓷及其产业化团队  | 
			
				 仿生机械手、机械臂设计、开发与优化  | 
			
				 2  | 
			
				 
					1、全职进行科研工作,与团队合作进行项目攻关和实验室建设;  | 
			
				 
					1、机械类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25  | 
			
				 计算辅助材料设计团队  | 
			
				 非晶材料结构与动力学  | 
			
				 2  | 
			
				 统计物理、计算材料专业,具有材料建模和计算的研究背景,熟悉分子动力学模拟与蒙卡方法,在非晶材料研究方向有一定基础。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26  | 
			
				 轻元素先进材料与器件团队  | 
			
				 二维材料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及应用  | 
			
				 2  | 
			
				 
					背景要求: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27  | 
			
				 轻元素先进材料与器件团队  | 
			
				 声学器件设计、开发与优化  | 
			
				 2  | 
			
				 
					背景要求: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28  | 
			
				 生物界面团队  |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膜上的调控动力学  | 
			
				 2  |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单分子背景。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29  | 
			
				 先进钢铁材料团队  | 
			
				 金属晶体动态变形建模及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  | 
			
				 1  | 
			
				 
					1、构建金属晶体动态变形本构模型;  | 
			
				 
					1、获得材料、物理、机械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30  | 
			
				 先进陶瓷材料团队  | 
			
				 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2  | 
			
				 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具有结构陶瓷研究背景者优先。  | 
			
				 
					1、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研究院所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31  | 
			
				 新能源催化材料团队  | 
			
				 光/电催化分解水、CO2还原、固氮,燃料电池,纳米等离激元  | 
			
				 1  | 
			
				 物理/材料/化学背景,具有新能源催化材料的实验或理论计算研究经历。  | 
			
				 获博士学位3年内,热爱科研,有在学术领域长期发展的意愿。  | 
		
| 
				 32  | 
			
				 新能源催化材料团队  | 
			
				 电池/电催化  | 
			
				 1  | 
			
				 物理/材料/化学背景,具有电化学和电池研究背景。  | 
			
				 获博士学位3年内,热爱科研,有在学术领域长期发展的意愿。  | 
		
| 
				 33  | 
			
				 新型纤维团队  | 
			
				 电纺无机纳米纤维强韧化机制、性能与应用;三维石墨烯粉体性能与应用研究  | 
			
				 2  | 
			
				 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具有纳米材料、化学气相合成、复合材料、功能涂料等研究经验者优先。  |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 
		
| 
				 34  | 
			
				 骨水泥材料团队  | 
			
				 人工骨材料  | 
			
				 2  | 
			
				 材料(陶瓷、聚合物)、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医学工程。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35  | 
			
				 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  | 
			
				 薄膜材料、低温技术  | 
			
				 4  | 
			
				 物理、化学、材料、低温工程等相关专业,有深厚的材料研究或者低温工程研究基础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36  | 
			
				 仿生控冰冷冻保存材料团队  | 
			
				 生物材料冷冻保存  | 
			
				 2  |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等相关背景  | 
			
				 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毕业三年以内,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 
		
| 
				 37  | 
			
				 硅基砷化镓及光电子器件  | 
			
				 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表征及光电子器件制备和测试  | 
			
				 5  | 
			
				 半导体材料外延、半导体物理、光电子器件等相关专业,有丰富材料外延和器件制备经验和基础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半导体材料外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年龄35岁以下。  | 
		
| 
				 38  | 
			
				 半导体材料表面界面及器件应用团队  | 
			
				 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 
			
				 2  | 
			
				 
					1、承担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测试和表征分析等工作;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物理等相关专业,年龄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 
		
| 
				 39  | 
			
				 光子制造团队  | 
			
				 激光微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运动控制、机器视觉软件;非标自动化设备机械设计  | 
			
				 6  | 
			
				 
					1、光学、计算机、机械、材料、机电一体化类相关专业;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40  | 
			
				 等离子体放电团队  | 
			
				 真空镀膜、等离子放电研究及应用方向  | 
			
				 1  | 
			
				 真空镀膜、等离子放电、耐冲电源相关专业  | 
			
				 
					1、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41  | 
			
				 低维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光伏材料  | 
			
				 1  | 
			
				 
					1、负责光伏器件的性能表征;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42  | 
			
				 低维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 
			
				 二维材料  | 
			
				 2  | 
			
				 
					1、负责二维半导体材料制备与表征;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以及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毕业生;  | 
		
| 
				 43  | 
			
				 能源材料与光电科学团队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1  | 
			
				 
					1、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  | 
			
				 
					1、取得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备取得博士学位条件,年龄35周岁及以下,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 
		
| 
				 44  | 
			
				 能源材料与光电科学团队  | 
			
				 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  | 
			
				 1  | 
			
				 
					1、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  | 
			
				 
					1、取得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或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具备取得博士学位条件,年龄35周岁及以下,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 
		
| 
				 45  | 
			
				 高效晶硅电池团队  | 
			
				 光学检测设备开发  | 
			
				 1  | 
			
				 
					1、精通Windows桌面程序开发(C#);  | 
			
				 
					1、国内外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 
				 46  | 
			
				 高效晶硅电池团队  | 
			
				 新型硅刻蚀辅助添加剂开发  | 
			
				 1  | 
			
				 具有晶硅电池研发背景、熟悉硅的化学刻蚀工艺  | 
			
				 
					1、物理、材料、化学、化工、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年龄35岁以下,毕业3年以内;  | 
		
四、相关待遇
(一)薪资:30-40万/年,成功申请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海外青年博士后引进项目者,薪资可调整为45万/年(均已包含东莞市每年15万资助)。
(二)六险一金:为实验室博士后高标准缴纳六险一金。
(三)周转住房:为实验室博士后提供一室一厅周转住房。
(四)人才项目:符合条件者,可申请(1)松山湖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3万)、博士人才安家补贴(5万);(2)东莞市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项目(20万分5年发放);(3)东莞市博士后出站资助(5年50万生活补贴发放至用人单位,主要用于博士后后生活补贴);(4)广东省海外青年博士后引进项目(40万住房补贴)。项目(1)-(3)按“就高从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人才待遇,重复部分予以核减。
(五)职称评定:在站期间可参与申报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
(六)科研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
(七)在职培训:提供相关专业与技术能力培训的机会。
(八)其他福利:协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年度体检、节日福利、通勤班车等。
(九)在站期间表现优秀者,出站后可优先推荐留实验室工作。
五、应聘材料
基本材料: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证明材料:文章、发明专利、获奖证书等;
上述材料请通过E-mail发送至对应团队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团队/平台/前沿名称+岗位名称+高校教师人才网”字样。初审合格者,将电话或E-mail通知面试。(团队邮箱请下载附件查看)
六、联系方式
官网地址:http://www.sslab.org.cn
联系方式:杨老师,0769-89136734,boshihou@sslab.org.cn
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创新城A1栋
版权所有唐山力创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5112764号-2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1414号
客户咨询电话:18500982162(举报删改招聘信息) 邮箱:3415663459@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50247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3020324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