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校教师人才网-高校教师人才网是一家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外资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的网站!
高校教师人才网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经验 > 正文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常见心理误区分析
2019-12-17    [打印]    [收藏]

【案例】王容是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担任初一(3)班的班主任。她对班里的学生要求事无巨细,学生都要绝对服从班主任的意志和愿望。不到一个月,她的做法遭到了学生的抵制。
【分析】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让别人理解和尊重的要求。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和稳定,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想法加以引导。但是,权威心理却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某些想法和做法的尊重和引导,使学生不能及时得到成功的体验。
惩戒心理
【案例】阳阳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上语文课时,他觉得有些无聊,就在课本上画起了漫画。语文老师李明发现了阳阳的行为。她为了镇住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了阳阳的语文课本,并让阳阳站在教师门口听课。
【分析】少年儿童由于年龄特点,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惩罚只能使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并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对班主任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偏袒心理
【案例】王楠和方强因争执而动手打架。班主任李老师知道了,狠狠地批评了方强,对王楠只简短地说了几句。因为方强平时的成绩总是在班级的后几名,王楠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方强认为老师偏袒王楠。之后方强在李老师的数学课上总是不听课,不是发呆,就是趴在桌子上。
【分析】每个人都欣赏和喜欢好的、优秀的事物,憎恨或厌恶差的、恶劣的东西。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教师在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特殊 角色,不允许存在这种心理状态。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都有对教师有特别信赖的心理趋向。教师的偏袒、不公正,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甚至产生离 心效应。 
急躁心理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耐心,动辄大发脾气、训斥、挖苦,这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相反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应有的伤害。教育过程是一个 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很多,因而难免产生急躁心理。希望学生进步的动机虽好,但因此采取一些急于求成、不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做法 却是不妥当的,效果也是消极的。

特别提示: 针对本网发布的部分招聘信息来自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请求职者先通过招聘单位网站或电话等方式核实招聘信息后再应聘,以防虚假、诈骗招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若有侵权,虚假、诈骗招聘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高校教师人才网3415663459@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